蛋白質翻譯後修飾:調節生物活性的關鍵
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(Post-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,簡稱PTM)指的是在蛋白質由mRNA翻譯生成之後發生的化學修飾,在蛋白質合成完成後,透過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對蛋白質分子進行化學結構上的改變,以調節其功能、穩定性、位置或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性質。這些修飾可以發生在氨基酸殘基上,也可以發生在蛋白質的整體結構上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形式:
圖1.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鑑定示意圖
1、磷酸化(Phosphorylation):這是最常見的翻譯後修飾形式之一,通常發生在絲氨酸、蘇氨酸或酪氨酸殘基上。磷酸化對許多蛋白質的活性有調控作用。涉及新增磷酸基團到特定氨基酸殘基上,如絲氨酸、蘇氨酸和酪氨酸。磷酸化可以調節蛋白質的活性、親和性和穩定性。
2、泛素化(Ubiquitination):涉及將泛素蛋白與目標蛋白結合,通常是標記蛋白質被降解。
3、乙醯化(Acetylation):通常發生在蛋白質的N-末端或賴氨酸殘基上,影響蛋白質與DNA的結合或蛋白質的活性。
4、甲基化(Methylation):在某些氨基酸殘基上新增甲基基團,如賴氨酸的甲基化。這種修飾可以影響某些蛋白質與DNA或其他蛋白質的相互作用。
5、糖基化(Glycosylation):新增糖鏈到蛋白質上,對於蛋白質的穩定性和在細胞中的定位至關重要。
6、脂肪醯化(Palmitoylation):涉及將脂肪酸附加到蛋白質上,通常與蛋白質在細胞膜上的定位有關。
7、羧基端切割和醯基化:蛋白質翻譯完成後,可能會切除一個或幾個氨基酸,或者在羧基端進行醯基化修飾。
8、結構修飾:如形成二硫鍵,對於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穩定性非常重要。
百泰派克生物科技--生物製品表徵,多組學生物質譜檢測優質服務商
相關服務:
How to order?